當兒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時,不要憤怒,不要講道理,記住6個字就夠了

2024-12-02 - 來源|哲言心語

family-pier-man-woman-39691
《透明人》一書裡,有這樣一句話:
“子女越獨立,父母越孤單,即便這樣,父母仍然去學著懂事,總是跟你說:我很好,沒事的,你忙吧。”

時光荏苒,兒女們逐漸長大成人,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,甚至有時會表現出不敬、疏遠。

面對這種變化,我們內心可能會湧起一種失落感、迷茫甚至不滿。

但千萬不要憤怒,不要講道理,記住6個字就夠了。

1
不怒:穩住情緒,一笑置之

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《變形計》節目中,一位城市主人公王境澤讓我印象深刻。

王境澤從小養尊處優,父母因為忙碌很少關心他的學習和教育問題。

逃課、惹事、打架成了他的家常便飯,不尊重他人,也不尊重父母。

參加節目初到農村的第一天,工作人員沒收行李時他情緒失控,甚至動手打人,到了農村爺爺家,依舊保持囂張跋扈的態度。

村裡奶奶好心為他煮飯,卻換來他的口出狂言:

“我王境澤就是餓死,死外面,從這跳下去,也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! ”
面對城市孩子的不尊重,農村爺爺奶奶沒有發怒,而是微笑面對,並重新為他做了可口的飯菜。

之後,農村奶奶趕了三個小時的山路,一臉慈愛地關心王境澤,並囑咐他好好學習。

經過一個多月的體驗生活,爺爺奶奶不動聲色的愛觸動了他,他變得不再嬌縱蠻橫。

回到城市家中後,他也變得懂事,主動與疏於陪伴的父母和解。

後來,王境澤也一直與農村交換家庭保持著聯絡,為爺爺奶奶建了新廁所,逢年過節也會捎去禮品。

當兒女不尊重你不理你時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穩住情緒,憤怒解決不了問題,還會傷害與子女之間的感情。

而溫情與關愛,便是化解孩子逆反心理最好的方式。

想起董宇輝分享之前上課時的經歷:

在一堂課剛開始時,班裡的學生們不斷髮出噪音影響課堂。

第一排的一個女生一直在書桌上摔書製造噪音,過會又換成大聲咳嗽。

董宇輝說,當時的他知道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怒吼一聲:“再摔滾出去。”

但他選擇以最大的善意理解學生,他沖了杯藥給女孩遞過去,讓她注意身體。

後來,那節課的剩餘時間裡,一切都歸於平靜。

拿破崙曾說:

“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,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。”

情緒穩定的人,不僅可以減少與孩子之間的摩擦、矛盾,還能更好地解決問題。

若想要兒女尊重自己、孝順自己,那麼請先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,任何時候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。

在世間紛擾中,並非聲音洪亮就意味著真理在握,有時,選擇沉默反而能給予最有力的回應。

把安寧留給家人,把對錯留給時間,家庭和睦,方能諸事順遂。
pexels-photo-1129615
2
不爭:藏住反駁,以退為進

富蘭克林曾說:

“爭吵是一種人玩的遊戲。然而它是一種奇怪的遊戲,沒有任何一方曾經贏過。”

太多人在面對外人時一副好脾氣,對親近的人卻沒有耐心,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間,很容易控制不住脾氣,發生爭吵。

鄰居家老劉,總是抱怨女兒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冷漠,說不了幾句便會吵起來。

其實是因為女兒和她分享日常趣事,她老是打斷道:

“別光顧著玩,老大不小了也不找對象,我在親戚面前都抬不起頭…”

女兒和她訴苦想換工作,卻換來質問:“為什麼每份工作都幹不長?年輕人要耐住性子吃苦啊…”

老劉一時興起,想學習剪輯視訊,女兒教了幾遍後不耐煩了,老劉更是接連哭訴:

“白養你讀這麼多書,現在翅膀硬了,這麼簡單都不願意教我…”

每一次的溝通交流,最終都演變為兩個人的激烈爭吵,不歡而散。

慢慢地,女兒變得沉默寡言,面對老劉的心扉徹底封閉了起來。

很多時候,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並非誰對誰錯,每代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,也肩負著不同的責任。

這些差異,常常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溝的根源,使得兩代人在觀點上難以達成一致。

年輕人可能會因為少不經事而忽視父母的教誨,顯得不成熟,人老了也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固執和嘮叨。

而此時,我們能做的便是多一點包容理解,克制自己面對子女的反駁欲,和子女保持最舒服的距離。

正如《父母的覺醒》中所說:

“我們應該逐步變成一個適應孩子需求的父親或母親。”

兒女長大了,我們變老了,應理解孩子生活的不易,嘗試接受並看開孩子的負面情緒。

與其將自己困在與子女間的生活瑣事中,不如將重心轉移到享受自己的餘生上。

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身體,為自己的老年生活留足退路,才是當下性價比最高的事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閱讀

下一頁

1/2
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