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命長短,「飯量」先知?多吃點好還是少吃點好?醫生給出了答案

2023-03-03 - 文:萬年歷

老人們總說:“能吃是福”,能吃得下說明胃口好,也就意味著身體康健,是長壽的表現。
不過也有人偏向於“少吃才能長壽”,有著例如“千金難買老來瘦”,“人一生吃9噸食物,誰先吃完誰先走”等說法。
那麼,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?飯量大真的更健康嗎?吃得多長壽,還是吃得少長壽呢?一起來看看。

Advertisements

壽命長短,“飯量”先知?
國外一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將200隻猴子分為兩組:其中一組嚴格控制飲食。而另一組,頓頓吃飽吃好,衣食無憂。
在大多數人看來,可能頓頓吃飽,衣食無憂的猴子營養充足,更加長壽。但實際上,在經過10年以後,控制飲食的猴子只有12%死亡;頓頓吃飽吃好的猴子,死亡率卻達到了50%
而又經過了5年,頓頓吃飽的猴子全部死亡,而嚴格控制飲食的猴子卻產生了幾位“老壽星”。
不僅如此,例如我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,院士孫燕等,都發表過“不貪吃,能長壽”的說法,並且自身履行得很好,都達到了長壽的年齡。
由此可見,“少吃”,的確會比“多吃”更長壽。

Advertisements


總是吃太飽的四大危害
偶爾出現一次吃得太飽,或許之後會讓你覺得腹脹、腸胃不太舒服,但是長期吃太飽,卻可能給人們帶來很多的問題。

1、引起肥胖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,肥胖是引起併發症最多的身體症狀之一,例如心血管病、癌症、代謝疾病等,肥胖都是主要的致病因素。
如果我們能夠在平時“少吃一點”,熱量攝入減少,肥胖的可能性也能降低,對長壽也是有益處的。


2、損害心臟健康
經常吃太飽,容易導致體內的血脂、血糖和血壓升高,誘發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卒中和血管壁粥樣硬化等疾病。
研究發現,進食過多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。大量進食會導致心臟負荷加重,引發心肌肥大。長期飽食的人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的4倍。
3、降低免疫力
長期飽食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,容易出現疲勞、無力、精神萎靡、頭暈、失眠等症狀。

Advertisements

而且長期飽食還會導致機體內的維生素B1含量降低,從而會引起免疫細胞功能的下降,增加人體感染病菌的機率
而且如果長期飽食,還容易造成體內酸性物質濃度升高。此時就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正常運轉,從而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。
4、損傷胰島功能
吃完飯後,血糖會升高,胰島便會分泌胰島素去調整血糖,但是長期吃太飽,就會給胰島帶來負擔。
慢慢地身體對於正常的血糖控制越來越困難,甚至會患上糖尿病這類慢性病。


老年人飯量多少比較好?
三餐比例3比4比3,每一餐不要吃到撐,在平時的飯量上減少三分之一是比較合適的。
飯量少不代表吃不飽,關鍵看吃什麼。
比如說早餐,一碗米粥喝到撐,可能也不如一小碗雜糧飯加一個雞蛋扛餓。
容易餓的人不要選擇流質的、容易消化的食物,多吃豆類、蛋類、瘦肉、粗糧,這些食物比較扛餓。
此外,大家也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,新增橄欖油、菜籽油等優質食用油,改掉吃豬油的習慣,主食中全穀物佔據大量比例,精製米面吃得很少。

少吃,應遵循3個原則
1.飯量提前規劃好
用小碗盛飯,並且可以採用分餐制,以便於規定自己的進食量,能做到在第二餐之前不餓就可以了,不用吃太多。
2.吃飯要減慢速度
細嚼慢嚥能夠讓食物更充分地被咀嚼,也能減輕消化的負擔,從而預防腸胃損傷。
3.調整進食的順序
將食物分成蔬菜、肉類以及主食三大類,先吃蔬菜、後吃肉,然後吃主食。
一則是借蔬菜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幫助消化,二來也是為了控制食物攝入的熱量,對於避免吃得太飽也有一定的幫助。


綜上所述,吃得少,的確是要比吃得多更長壽的。
少吃一點能夠減少各類疾病風險,從而幫助長壽,是非常推薦的養生行為。
但俗話說得好:“凡事都要有個度”,少吃也不例外。
如果不能保證基礎的營養供應,從“少吃”變成了“節食”,反而是不利於老人的健康和長壽的。
現在已經不是吃飽就行的年代,要吃得健康、吃得有營養,才能健康度過晚年。

Advertisements

- END -

人到中年,生活開始慢慢......

在這個世上,能暖人的就是語言......

何為偏財呢?其實偏財是相對於正財來說的......

假如你結婚了,假如你是個男人......

​有一種說法叫:娶老婆就得......

愛情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東西......

一生何須太多,有情才是幸福...

萬事萬物的運作方式,都是相互聯繫的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