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晚年,最好別指望子女養老,做好這3個準備才是大智慧!

2023-04-18 - 文: 在職進修吧

《孝經》中曾言:“夫孝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。”
古時候人們信奉“養兒防老”,將自己老去後的生活,全部寄希望於子女。

但在現代社會裡,類似的觀念似乎已經行不通了。
生活壓力與日俱增,兒女們自顧不暇,能給父母的金錢和時間都十分有限。

雖然孝順的子女不會任由父母獨自飄零,他們會儘可能給予父母足夠的關照,但這仍舊是杯水車薪,父母還是要早做準備。

人老了,最好別指望兒女為你養老,才能避免失望,同時給子女喘息的機會。

做好這3個準備,才是大智慧!


01
為自己留一筆養老錢
不少父母賺錢都是為了孩子,為他們買車買房掏空一切,手中所剩的寥寥無幾。
本以為晚年時子女們能夠如數回饋,但多數子女都已經背上了房貸、車貸,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之中,早就有心無力。
身為子女,要體諒父母晚年時的艱辛,但身為父母,也不要忽略現實。
如今這個時代裡,人人都舉步維艱,靠別人並不現實,靠自己才能走得更順。
最行之有效的方法,便是自己為自己留一筆養老錢,防患於未然。
正所謂:“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則無患。”
垂暮之年,平時的日常開銷尚可用養老金支付,但若是遇到病痛災禍,手上沒錢只會讓自己遭罪,讓親人嘆息發愁。
有這份錢作為保障,不僅自己可以活得更有體面,還可以在危急關頭,把握住選擇命運的主動權。
即便遇到子女不孝,或者他們無力幫助自己的情況,有養老錢托底,自己也不至於活得憋屈。
這筆財富,於己而言是底氣,於子女而言是福氣。

Advertisements

02
給子女樹立好正確的三觀
《戰國策》中曾言: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”
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,無論子女年歲幾何,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。

孩子年幼成長之時,擔心孩子無法健康快樂地成長,恨不能時刻陪伴左右,保護周全。
即便父母年事已高,也總是擔心子女的生活是否順利,生怕自己離去後他們遭遇風雨。

Advertisements

於是,有人為兒女留下萬貫家財,有人則為子嗣攢下古董豪宅,只盼他們能生活富足穩定。
可於常人而言,財富之事可遇不可求,唯有正確的三觀與嚴謹的家風,能夠萬古長存。
就像晚清名臣曾國藩,雖然位高權重,但從未落下對子女的教育。
雖然他的家族龐大,家產也足夠後代開銷,但他卻執意不肯為子孫留錢財。
對此,曾國藩也有自己的考慮:
“子孫若不賢,則多積一錢,必將多造一孽。故立定此志,決不肯以做官發財,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。”
相比錢財,他更注重對子女的家風教育,將自己的平生所學,修訂成《曾國藩家書》一書,直到現在讀來,依舊受益頗豐。
有此一舉,即便曾國藩死後,曾氏家族依舊代代出人才,興旺了百年有餘。

父母在時,子女可以在身邊耳濡目染,學習生存之道,為人處事之理。
雙親離去,子女也能遵循過往的教誨,延續優良家風,傳承正確三觀。


03
養好身體,保持健康
身體是最基礎的資本,人無論在什麼年齡段都應該養好自己的身體。
對於年輕人來說,身體免疫力足夠強大,新陳代謝也十分高效,在注重健康方面並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。
但隨著人年齡的增長,身體機能可以說是每況愈下。
這個時候,養好自己的身體,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。
俗話說:“富貴和貧窮之間,只差了一張病床的距離。”
老年人臥病在床實在是一種折磨,無論有多少錢財有多孝順的子女都無濟於事。
百病纏身,不僅困住了自己,還困住了家人。
一個臥病在床的老人是一個家庭不小的壓力,人力物力皆需大量投入。
因此,為了自己的健康,從中年時期就開始做足準備了。
日常多鍛鍊,戒掉不好的生活習慣,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!

Advertisements


歲月流逝,片刻不息,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老去。
靠著子女養老希望微薄,依靠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。
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能有一個不錯的保障,我們必須要早早地就開始準備,而不能“隨波逐流”,只過今天不看明天。

Advertisements

- END -

一定要有一個男人的樣子......

血管堵塞,會影響血液流動,讓身體各個器......

人生在世,一人一個活法......

為人處世中,我時常提醒自己一句話......

人這一生,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......

這五樣東西,大部分人身上都有......

有些女人一直在抱怨......

今日最吉......